Inline image 5

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

重庆 - 另一面的美国往事(5):修正

  • 译者:george
  •  
  • 作者:Xujun Eberlein
  •  

L 担任中美合作所展览馆馆长已经25年了。他出版了很多本关于中美合作所,红岩,还有两所监狱的书。最终在2009年2月见到他之前,我读过的他的书全都强烈谴责中美合作所"集中营",即使他很清楚那些出自他自己工作人员们的相反的研究结果。


图:上午,在其中一所监狱遗址,一个计数器显示当天已经有1702名参观者(2009)

2008年,我忍不住想见 L ,听听他这一方的说辞,并当面问他怎么看那些相反的研究结果,。我问一位重庆的朋友他知不知道如何找到 L。朋友说,"找他干嘛?他不会说实话。"其他人告诉我不可能见到他,"他可是个大忙人!"

2009年2月我又回到重庆。我小时候的一个朋友认识 L 的一个亲戚,认为能帮我约个时间见到 L。他对自己的关系很有信心。第二天,他打电话来抱歉,L 径直拒绝了。

几天后,一位美国作家朋友丽萨•布莱克曼(她出版了一本很棒的惊悚小说,故事背景设在中国)来重庆,我们一起去了红岩村。这个展览馆与中美合作所相距十来里,不在一起但有关联。L 也是这个展览馆的馆长,并且他主要在这里办公。

下午参观完准备离开时,我和丽萨经过了通往 L 办公室的小路。我决定试试运气。想到 L 可能比较在乎他的国际声誉并可能更愿意见外国人,我就拉着丽萨和我一起,简单地和她说了我的打算。丽萨很够交情地答应了。一路上我们被拦住了三次,先被一位扫地的妇女,然后一位男士,最后是 L 的秘书。每次都被问到有没有预约,每次我都回答"有"。最后我们来到院子里的一幢二层小楼,秘书让我们在下面等候,她上去请示她的老板。如我所愿,两分钟后我们被带了进去。(我这么利用丽萨,要再次向她道歉。不过她的外国人面孔显然起了作用。)

L 身材强壮,略微发福,大越50多岁,穿一件蓝色夹克和牛仔裤。他坐在一把红木椅子上,两位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在边上服侍。

他把一支烟放到嘴边,一位女服务员给他点燃。他的秘书端来茶。我和 L 用中文交谈,丽萨在旁边倾听。听说我们是对中美合作所感兴趣的作家,他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他的新书,慷慨地送了我们每人一本。我扫了一眼书名:≪解密红岩档案≫

接下来的话让我颇为意外。我问 L 关于中美合作所与两所监狱之间的关系。他说,"没有关系。过去搞混了。我们在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。"

我顿了一下。官方历史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改头换面了。我想问他关于之前发表过的无数和刚才说的相反的文字,但实在不好意思当面这样问。我于是问,"怎么搞混的,有意还是无意的?"

他也顿了一下。然后说:"无意的。"

我等着,但没有下文。

后来我翻阅了他的新书,出版于2008年11月。这本书基本上是些通俗故事,收录了小说红岩的相关历史人物的轶事。没有什么新内容 - 就是些我在别处读到过的。但在标题为"揭秘中美合作所"一章里,的确提到"中美合作所和军统集中营无关。"就是说,349页的书里,就这样一行话。

应该说,这是一个进步,但我还是高兴不起来。一句话,轻松地翻转了历史,没有解释,也没有道歉,更别提对他自己过去的宣传文字和组织那些虚假展览有任何愧疚。

大概这是为什么 L 的书能够出版,而 S 的不能。大概这就是为什么薄书记说重庆需要十个 L。

***

2009年夏天,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条奇怪的新闻,标题是"薄说:重庆需要十个 L!"文中说 L 高票当选为重庆的"城市形象宣传大使",薄书记在一次隆重的仪式上授予他这个称号。在总数870万张选票中,L 名列第三,位于围棋国手古力和钢琴家李云迪之后。文中没有说他们各自得到多少张选票。L 的功绩?"二十多年里,他带着'红岩魂'展览走遍全国383个城市,在308次巡回中总共演出了上千场'红岩魂',感动了560万观众的心。"

当然,报道不会提任何虚假展览。我听圈里人说,比如一张"中美合作所狼犬舍"的黑白照片是在一个现今的犬舍拍的;"烈士的草帽"是从武汉买的;"烈士的床单"商标是近年的; 有些"烈士的诗"是杜撰的...

这并不妨碍这些展览在商业上的成功,听说仅仅在北京的门票收入就超过千万人民币。

这就解释了上面提到的那篇报道结尾的一句奇文:"我们的确看到了这样一种奇特又激动人心的景象:无数当代中国人用金钱为红岩精神投下了诚挚的赞成票。"

***

见到 L 的一周前,我去了中美合作所展览馆。S 在门口等我。我最近通过一位共同的朋友结识了她。她已不在展览馆工作,但还住在附近。

在大门口,我意外地发现这里不再卖票了 - 门票现在免费发放,参观者自愿领取。"这些门票只是为了进行统计," S 说。她向我解释,从2008年起中央政府要求公共展览馆免费对参观者开放。"那之前我们 是'全国自筹经费模范展览馆'," S 揶揄道。她对展览馆的商业计划很不以为然。


图:写满对中美合作所正面评价的牌子

七年间第二次去那里,我能够看到变化,虽然展览内容常常自相矛盾。墙上的一段英文说明对中美合作所完全是正面评价:"对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作出很大贡献" - 没有任何负面信息;另外一面墙上依旧是中文的谴责:"[中美合作所]是美蒋特务镇压和屠杀中国人民的司令部和大本营。"

在梅乐斯的住所,展览内容和七年前看起来没什么两样,仍然充斥着对所谓的中美合作所罪行的控诉。我开始拍照,一位馆员上前制止。"这些是要换掉的,"她说,"我们就是还没有来得及。"


图:展览馆平面图上谴责中美合作所的一处说明

从白公馆出来,S 和我商量下面去哪儿。这时一位热心的过路人插话进来给我们建议。

"渣滓洞!去看渣滓洞!我就去那儿,"这位四十出头的男人对我们说。我听出他的重庆口音,于是问他以前有没有来过。

"没有。第一次。"他解释说他小时候很调皮,他的学校每年都组织去参观,他每次都找借口逃掉,因为听说人人都得站在墓前低头默哀,他不喜欢。

"那为什么你现在要来?"

"这么有名的地方!毕竟还是要来看一下。重庆谁没听说过渣滓洞和白公馆,中美合作所的监狱?"

"为什么说那是中美合作所的监狱?"我试探着问。

"《红岩》里写的!你没读过《红岩》?"

"那是本小说,虚构的。"

"可那是历史小说,根据历史事实写的!"那人提高了嗓门,"我告诉你,渣滓洞和白公馆绝对是中美合作所的监狱!"他把"绝对"两个字说得很重。

这时,一直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们对话的 S 催我走。"他们不会相信的,至少现在不会。"

0 comments:

发表评论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3.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